第十六章:第一天的总结-《考古的那几年》
第(2/3)页
“问问陈教授就知道了,他为什么不去参加电视台的节目呢?因为他觉得假,所以一直坚持只在学校或论坛进行演讲。你们看的不是直播,而是录制完了再进行后期剪辑合成后送台里播的,跟拍电影差不多。”
陈教授见话题远了,也不太合适深入,就打断道:“老张,远了,我们说说今天的成果和明天的安排吧。”
“好吧,今天的成果相当不错!这点是值得肯定的,通过石门机关和机弩机关来看,我个人分析是汉代或三国期间的产物,早于汉代的机关术需要的空间都大,也没有这么精致,洞口的辟邪扭动的也就90°,就算是通过下面的杠杆原理进行放大,把原本平衡的门和配重进行切换,那也需要很大的空间去放配重,这个是无法省略的,石门多重,配重就多重,那石门怎么也5吨左右,5吨的石块配重放哪?无非是开凿出个洞室悬挂,但是这洞室在哪我们现在未知,只有等明天;说到机弩,那就是可以明确了,通过缝隙探测就知道,32厘米的宽度来放置机弩和箭,现在我们知道箭的长度是8到9厘米,这在过去是极为精致的了,机弩是一次性的,说明机关术的发展还没到更发达的阶段,但是已经很追求完美,根据记载和过去的发现,这点符合汉代和三国期间。”
“那你认为我们如果现在停滞不前,怎么去确定你说的呢?”
“简单,明天用探地雷达进行洞穴探测,也为了后期拆除机关进行位置定位。”
“也行,明天把外围再进一步的进行清理,然后进行探地工作吧,确定下盛放机关的洞室,然后进去对里面的结构进行研究,能拆出来的尽量拆出来,这可是具有综合性的价值和意义。”
冯卫国听到拆除机关等有了劲头,兴奋的问道:“拆出来的机关是留在我们地方博物馆吗?”
陈教授抬起头看了看冯卫国说:“不会全部留地方的,有特殊价值和意义的出土物会经过相关部门协调,放到国家博物馆收藏。”
“哦,那比如机弩什么的,会留在我们这吗?”
“这个应该是可以的,机弩看看是什么样的,如果以前出土过那就不算特殊的,应该可以留在你们这,但是具体的需要看上面安排,我们会把所有发掘的详细清单递交上去。”
“太好了,这样的机关在各地博物馆都是少有的,很多在发掘时就破坏了,很是可惜。”
“是的,除了自然腐朽外,有些野蛮发掘也对文物存在极大的损坏,”陈教授回答完冯卫国的话后,又继续把话题带了回来:“经过今天的合作也发现,地方考古的同志基础差,所以我个人觉得他们明天进冥殿有风险和危险,也耽误工作进度,所以建议他们明天在墓外进行工作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