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那挺好的。”张淑芬点点头。 “周毅有消息了吗?这么多年过去,就没往家里递过信?”黄四郎好奇问道。 张淑芬神色一黯,摇了摇头。 黄四郎有点尴尬,忙道:“张大妹子,那我就先回去了,明天还是让我老表来拿牛肉。” 张淑芬点点头。 黄四郎往马车走去,伸手打了一下自己的嘴巴,“我真该死!就多嘴问这一句。” “妈,卤牛肉给汪家送过去了,这是钱。”一个满头大汗的半大小子跑了过来,手里捏着一把法币。 “跑慢点嘛,满头大汗。”张淑芬笑着拿了毛巾给他把头上的汗水抹了,给他拿了点钱:“你去张老头那里买一包米花糖,把两个弟弟带过来,我们要回去了。” “要得。”周清笑着应道,转身又跑了,两条长腿甩的飞快。 周砚忍不住笑,大伯小时候还真皮实啊,不过这孩子养的真好,才十二岁就到张淑芬肩膀那么高了,而且挺壮实的。 大户的日子也不好过,张记卤味的生意急转直下,张淑芬一个人就把卤味摊撑起来,便没再找林嫂子帮忙。 三个孩子坐在马车上,分着一小包米花糖吃,脸上满是笑容。 马车穿过苏稽街道,目之所见,处处挂白绫。 老人、妇女坐在门口,目光无神,还能听到压抑的哭泣声从哪黑黢黢的门洞中传出来。 只有孩子在街上蹦跑,脸上还能看到笑容。 壮士出川三百万,谁知十户九无郎! 一股悲凉之情,从周砚的心中升起。 日寇从未踏足四川,可川军的死伤却是第一的。 张淑芬抿着嘴没有说话,抽了一鞭马,加快了几分速度。 马车驶入周村,一路上同样到处是白绫。 远处的山坡坡上,尽是新坟。 张淑芬把马车在家门口停下,缰绳递给周清,摸出钥匙开门,推开门,便看到门后站了一道影子,下意识摸向了别再腰间的小刀。 “淑芬,是我。”门后的人走了出来,按住了她的手,低声道:“别出声。” 张淑芬眼睛蓦然睁大,手不受控制的颤抖,腿一软,便要往地上倒。 周毅连忙把她抱住,轻轻拍着她的后背:“放松!放松!是我回来了。” 门外,马车上的三个孩子都瞪大了眼睛。 “坏人…”最小的周汉的话到了嘴边,被周清一把捂住嘴强行闭麦,然后驾着马车进了院子,冲着周汉嘘了一声,颤声道:“是老汉儿!” “老汉儿?”周泽坐在车上盯着周毅看,眼里满是好奇。 张淑芬有点缓过来,回头看着周清道:“周清,把门关了,带两个弟弟先进去,不要说话。” “要得!”周清应了一声,把马栓好,又去把大门反锁上,拉着两个弟弟进了堂屋。 “我们也进去。”周毅一把将张淑芬抱了起来,走进了隔壁的房间。 张淑芬抱着周毅,终于忍不住忍不住哭了,“六年了,你知道这六年我是怎么过来的吗?” “我晓得,对不起,我也是今年打游击转战到四川才找到机会回来这一趟。”周毅紧紧抱着张淑芬,压着声音说道。 “游击?”张淑芬愣了一下,抬头看着周毅:“你是…八·路?” “对。”周毅点头,声音更轻了:“我三七年去了上海,沪松战役我背着汪遇活了下来,他受伤转到后方去修养,我跟着大部队到处跑。后来我被一支八路救了,我觉得他们更有纪律性,对战友更关心爱护,我就加入了他们…” 周毅抱着张淑芬,把这几年的经历简短说了一遍。 听着似乎挺轻松的。 可周砚听到那一场场战役,心里哇凉哇凉的,周毅同志可真是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。 命硬! 张淑芬不傻,她每天都看报纸,一直关心着川军和抗战的消息,听完早已泪流满面。 周毅每年都会想办法寄一封家书回来,只报平安,其他什么都没说。 原来是因为加入了八路。 “这次回来,还走吗?”张淑芬问道。 周毅点头:“明天就走,队伍还在等我,这次护送受伤的同志回来,任务完成,就要归队。” 张淑芬张了张嘴,挽留的话到了嘴边又一个字都说不出口,抹了一把眼泪,吸了吸鼻子道:“我去给你做饭。” “要得,在外面最想的就是你做的卤肉。”周毅笑着点头。 “我去给你做。”张淑芬出去,把三个孩子拉过来,指着从卧室出来的周毅道:“喊老汉儿。” 三个小孩看着周毅,眼神都怯生生的。 “老汉儿!”周清第一个扑了过来,喊道。 周毅走的时候,他已经五岁了,有些记忆。 大哥喊了,另外两个萝卜头也跟着扑了过来,嘴里喊着老汉儿。 “欸!”周毅笑着应道,从怀里掏了掏,摸出几颗糖递给他们三:“来,给你们带了糖。” “老汉,妈妈说你去打鬼子了,打死了吗?” “老汉儿,妈妈说你是英雄!” 三个儿子围着周毅,嘴里含着糖,立马就熟络起来了,叽叽喳喳问个不停。 张淑芬张罗了一桌子菜,腊肉、腊排骨,卖剩下的卤猪头肉,还有一截平时没舍得吃的香肠。 三个小子可高兴了,一桌子肉,吃的满嘴流油。 周毅吃了两碗饭,也是吃的很香。 “我来洗。”吃完饭,起身抢着洗碗,“你这些年带娃辛苦了。” “辛苦啥子,你在前线杀鬼子,我再后方带娃,不辛苦。”张淑芬摇头在,笑着看着他收碗抹桌子。 以前觉得这很寻常,可上一回看他这样,已经是六年前了。 周砚默默在旁看着,战争开启之后,这个家难得的团聚时刻。 时间一晃,已是晚上。 三个儿子跑了一天,在外屋睡得死沉死沉的。 张淑芬拔开周毅的衣服,看着他胸膛、肩膀上到处的伤痕,眼眶泛红。 “都是小伤,你看我现在不是一样活蹦乱跳的。”周毅笑着道。 “黑了,也变壮实了。”张淑芬摸着他的脸,轻叹了口气:“也老了,都长皱纹了。” “你倒是一点都没变,还是那么漂亮。”周毅捧着她的脸,笑着说道。 张淑芬脸一红,伸手锤了一下他的胸膛:“我现在变得又黑又胖,怎么可能没变,你真是睁起眼睛乱说话,我还觉得稀奇,你啷个就一下把我认出来了呢?” “因为在我眼里,你一点都没变,你还是和当年一样,那么漂亮,会发光一样。”周毅捧着她的的脸,一脸认真地说道:“我永远能一眼认出你。” 张淑芬笑了,笑得泪流满面,然后抱着他吻了上去。 站在门口的周砚连忙闪身出门,顺便算了一下时间。 好家伙,他爸是这天造出来的。 …… 苏稽石板桥头。 时间1944年1月8日,午,11:00 卤肉摊前零零散散来了几个客人。 他们都在谈论一件大事。 昨晚汪家大院起了一场大火,汪家上百口人和家丁丫鬟全被烧死了。 有人说听到了枪声。 有人说是山贼杀人放火劫财。 还有人说是军阀干的,就是惦记汪家的丝绸厂。 反正苏稽第一大户汪家,一夜之间没了。 张淑芬听到消息,一个早上都有些魂不守舍。 收摊的时候,她终于忍不住捂着脸哭了:“汪家老爷夫人都是好人,不该这样的,还有那么多娃娃,这些天杀的该下地狱!” 汪家是卤肉摊的大主顾,汪遇走了之后,汪家还是每天让她送肉去府上,待客的时候要的多,平日也要一斤卤牛肉。 几个孩子常去府上送肉,常能得到夫人赏赐的糕点和零食,与汪家几位少爷、小姐玩的也挺好的。 谁能想到昨天她还去府上送了肉,今天早上来就听说了这个消息。 马车往杨码头走了一段,她还是掉头回去了,她不敢,不敢看,也不敢让孩子们看到那一幕。 … 画面再转。 苏稽街上全是欢呼的人群。 时间:1945年9月3日。 抗战胜利了。 张淑芬怀里抱着一个奶娃,身后跟着三个半大孩子,也来到了街上。 “妈妈,他们在喊啥子?”周汉问道。 “日本鬼子被我们打败了!” “我们抗战胜利了!” “我们赢了!” 张淑芬声音有些沙哑,眼眶早已泛红。 街上的每一个人,又何尝不是如此,都在哭着笑,笑着哭! 为了这一刻,他们等太久了,付出太多了! 周砚看着欢呼的人群,也笑了。 这是中华民族的新生! 宁为战死鬼,不做亡国奴! … 那一张张哭着笑着的脸渐渐模糊。 画面转回到了苏稽桥头。 时间:1946年1月8日,午,12:01。 “听说了吗?汪家四少爷汪遇回来了!据说成大官了!昨天带队把高庙的匪帮给剿了!” “我听说杀的血流成河!忌日以仇人的脑袋拜祭家人!” “太解气了!” “可惜哦,当年汪少爷和邱小姐还有婚约呢。” 张淑芬今天挺高兴的,去刀儿匠那里切了一块二刀肉,炒了一盘回锅肉。 几个孩子都吃的非常高兴。 … 画面开始加速,犹如走马观花一般。 周砚看到了四九建·国,爷爷胸前绑着大红花荣归周村。 张淑芬脸上终于有了笑容。 汪遇被抓回了嘉州,接受审判,但他拒不认罪,自称卧底,但上线已经牺牲。 周毅听闻此事后,还去见过汪遇一面。 回来之后,他开始为他收集证据平·反。 但随着抗美援朝战争爆发,他只能将收集的资料交给张淑芬,由她代为递交组织,匆匆归队,前往北方。 此事后来如何,张淑芬也不清楚。 记忆的最后,停在了周村村口。 一等功臣牌匾被各级领导和自发而来的群众护送送到周村。 这天下着毛毛细雨,张淑芬缠着黑布,挺着孕肚,带着四个披麻戴孝的孩子迎接牌匾。 这次她没有哭。 只是眼里再无神采。 … —— PS:一万二,一口气把记忆写完! 就为了让你们爽爽看完! 说到做到,求月票! 已燃尽,求月票!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