八十六章 10%-《无尽星途:失落文明》
第(2/3)页
一台光量计算机在几十台起重机器人的吊起下,缓缓接近了泰坦号,紧随其后的便是配套的“小黑屋”。
原先的量子计算机,阮林打算将它们移至地表,由它们进行一些简单的逻辑运算。
泰坦号内部的机器人仍在忙于拆卸,它们正在将两台量子计算机的小黑屋拆除,放置于外部。
随着这台量子计算机完全裸露于外部,阮林最后下令道:“wit,关闭液氮制冷、停止运算,转移数据即将开始了。”
两台新旧计算机完成对接后,wit的数据开始转移了。
这次的数据转移足足用了5个小时,wit的播报再一次响起了:“感谢您,阮博士。接下来我将帮助您进行主机转移。”
阮林也在wit的帮助下,成功搬进了“新家”。
他再次进行了密码排序测试,解决过程与之前大不相同,计算不再仅仅是0和1叠加,而是0和1叠加途中,多出了一次0与1之间的计算。
阮林决定着手继续攻克下一阶段的目标:可控核聚变引擎改造。
回首往昔,自从离开太阳系,时间尺度上已经过去了千年之久。
空间尺度上,自己距离太阳系22.7光年,相较于银河系10万光年的直径,这点距离只能算得上未出家门。
而周围65光年内,除了自己接触过的几个文明,已经是一片死寂了。
想要跨出这一片荒无人烟之地,以6200km/s的极限速度行驶也需要3145年,这还是舰队不停歇的情况下,实际上每次减速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燃料,路程中的燃料补给也需要花费极长时间。
乐观来看,跨越65光年至少需要4000年,这是极不现实的。
阮林操纵着躯体再一次走进了实验室,对这次引擎改造,他早已有了思路。
目前所遇到的问题是:舰船很大一部分都运输空间都用于携带燃料了,这导致了其它物资运输空间都大幅度减少。
之前收集原子遗骸其实只占了舰船内部30%的空间,其中有42%的内部空间都用于装载可控核聚变燃料了。
如果说可控核聚变引擎需要时刻携带燃料,那么巴萨德冲压发动机便是就地取材。
他也曾经设想过更换引擎,“巴萨德冲压发动机”也是目前自己最容易实现的,但在深思熟虑后,还是放弃了这一改动。
这一设想看似可行,其实效率太低了,一点都不现实。
第(2/3)页